当前位置: > 母婴百科 > 妈妈课堂 >

充足的奶水真的要不停地吃才能催出来么?

发布时间:2016-08-23 责任编辑:莆田禧俪月子中心



好多新妈妈为了尽快胜任“奶牛”的角色,一出产房就开始喝催奶汤。喝了不少催奶汤后,抛开有没有足够的母乳不提,妈妈不得不面临另一个困局:乳房胀得像石头,却挤不出多少乳汁。>>>哺乳期乳房硬块是怎么回事
 
母乳能靠食物催出来吗?
哺乳妈妈需要特意大吃大喝,催奶要靠大量汤汤水水和吃千奇百怪的东西——这似乎已是约定俗成的观念。吃得多真的也产得多吗?
催奶主要靠婴儿多多吸吮乳头,刺激泌乳素分泌,泌乳素指导乳汁的产生。不勤喂奶,吃什么催奶都是无用。
正常情况下,新手妈妈的母乳量都会超过婴儿所需,即供大于求,慢慢供需平衡后,母乳会根据婴儿的需求进行调节。也就是说,婴儿吃得越多,妈妈产得越多。但如果宝宝吸得很勤快,却依然哭闹,这不一定代表吃不饱,他可能是尿湿了,可能是需要抱抱,也可能是新生儿头三个月内最常见的肠绞痛或者黄昏焦虑症。妈妈们可以通过拥抱、轻声安抚等行为来平复宝宝的哭闹。所以妈妈们要在产前就学习喂养知识,内心坚定了,强大起来才不会手忙脚乱,才不会因为“被没奶”而沮丧自责。
除了多让宝宝吮吸,心情放松也有助于提升奶量。妈妈们往往会发现,小睡一会儿比起大吃一顿,能更快让乳房充盈起来。
一出产房就催奶?
传统催奶的观点,就是汤水补进去,母乳流出来。家人们总担心宝宝饿着,所以妈妈们经常一出产房,催奶汤就送到面前。
以前生活条件较差,妈妈们需要改善饮食补充营养。但是按照目前的生活水平,妈妈们平时的营养都已足够,初乳量少浓度高,完全可以满足小宝宝的需求。而过早喝上油腻的催奶汤,反而给妈妈们增加了负担:大量的水分进入身体转化为乳汁,导致乳房胀痛,新生宝宝吃不了,若不及时排奶,供大于求,还会造成乳腺管堵塞,诱发急性乳腺炎,进而损伤乳腺管,导致恶性循环。
奶妈妈吃得好,水才有营养?
研究显示,母乳中蛋白质、钙、乳糖的含量都是基本稳定的,除了个别营养成分(不饱和脂肪酸,碘,硒,维生素A、B等)取决于母亲的膳食摄入量以外,其他绝大多数成分都与母亲的营养状况没有太大关系。即使偏瘦且脂肪摄入不足的母亲,在母乳喂养期间,其体内也会自动相应地增加脂肪的合成,以保证母乳的质量。从营养的角度来说,哺乳期特意大吃大喝对母乳质量没有任何贡献,只是白白让妈妈长胖而已。因此,前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完全可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。喝大量乳白浓汤,结果只是稍微增加母乳的脂肪含量,让婴儿长胖些而已。
所以妈妈们只要做到饮食均衡,并且继续适量补充孕期复合维生素(哺乳妈妈需要比常人摄入更多的维生素D和铁等微量元素),同时每天多补充水分,就能保证宝宝的营养。
奶水清≠营养不够
不少老人家会对新妈妈说,“你看,你的奶水那么清,要多吃点才有营养,宝宝才会长得好。”奶水清是因为营养不够吗?
母乳分为前奶和后奶。前奶颜色较为清透,主要是水分、维生素、抗体和蛋白质,不耐饱,是用来解渴的;而后奶大多为乳白色,含有脂肪和热量等饱食因子,是给宝宝填肚子的。
有些妈妈如果把母乳放入冰箱保存起来,过段时间会发现有些母乳会变成灰色甚至黑色。不用担心,有时奶水会有其他的颜色,大部分和妈妈饮食或药物中的色素有关,宝宝的尿液也可能有相同颜色的改变。饮用含有黄色及红色素的饮料,可以使母乳变成淡红橘色,绿色饮料、海藻及一些天然维他命丸可能造成奶水变绿。这些颜色的改变通常都无害,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,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。